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五年来,我院2019级本科生同学牢记党的教导,筑牢信念、勤学善思、五育并举,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他们响应祖国的期望、时代的需要,把奋斗放在更高层次上来认识和力行,不断塑造优秀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让我们走进他们,欣赏他们拼搏奉献的青春模样,聆听他们挺膺担当的青春宣言,领略他们自我超越的青春风采:
【1】
肖雨桢,女,汉族,中共党员,2001年1月出生,2019级基础医学(基地班)专业本科生,综合测评总排名第一,已保研北京协和医学院深造。

我在大学五年中努力奋斗,在校四学年综合测评总排名第一,曾获得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四川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等称号与奖项,并在毕业时获评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四川大学“百佳”学生等荣誉。
作为一名基础科学的学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我自大二起就在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跟随解慧琪老师进行科研训练,分别负责完成了两项人尿源性干细胞治疗创面愈合相关的大创项目,并在四年间学习掌握了不少实验技能,为未来的科研道路夯实了基础。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以第一作者完成了一篇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创面愈合的英文综述,发表在杂志Nano Research(中科院1区,IF=9.9)。
全面发展是我给自己制定的前行方向。在课堂与实验室之外,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艺术团的学生工作。新冠疫情爆发时,我作为华西医院第一批志愿者加入到医院的抗疫工作中,后获评四川大学疫情防控先进青年工作者的称号。大学期间无偿捐献血小板20余次,达标全国无偿献血铜奖评定。大学五年的每学期周末,我都会去参加四川大学学生艺术团排练,我也跟随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同时我也一直投身于民乐团的学生工作之中,曾担任四川大学民乐团团长,获评四川大学学生高水平艺术团优秀干部。任民乐团学生指挥4年,负责日常排练与演出。期间完成2021年四川大学建党一百周年音乐会、连续三年民乐团毕业季音乐会、2023年四川大学迎新音乐会等大型演出排练及演出,带领团队排练参赛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均获一等奖佳绩。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在未来的学习科研生涯中,我将继续努力前行,提升自我,迎接未来更广阔的天地!
【2】
陈星宇,男,汉族,共青团员,2001年10月生,2019级基础医学(基地班)专业本科生,专业推免综合排名第一,已保研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系统生物医学专业硕士生。

回首过去的五年,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成长,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我意识到大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综合素质和拓展视野的平台。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将理论付诸实践。本科期间作为组长完成多项大创课题,并且其中一项更是评为国家级大创项目,让我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随后又作为组员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成功获得国家级金奖和最佳学术奖。这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让我更加热爱科学研究,也让我更加自信和勇敢。后来,在实验室导师的帮助下,参与撰写了三篇英文综述,分别以第一作者发表至Cancers(IF=5.2),以第二作者发表至Front Pharmacol(IF=5.6),以第四作者发表至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IF=39.3)。这些经历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相信,只要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执着追求,就一定能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各类志愿活动,并从中得到宝贵的人生体验。我参与了救助流浪猫活动、多次在学校的核酸检测中担任志愿者、在华西二院临床技能竞赛中做志愿服务、在体测中担任志愿者、爱心包裹、“书树行动”等志愿服务。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我愿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支持和帮助。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大学五年的时光是短暂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段时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也要保持一颗谦虚、开放和进取的心态,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我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汗水,就一定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3】
张丁月,女,汉族,2000年11月出生,共青团员,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2019级基础医学(基地班)本科生,已保研至清华大学生物学专业直博生。

五年来,我的学分成绩在本专业排名第二,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大学奖学金、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奖项。
在本科期间,我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在实验室期间,我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一项,且均获得优秀结题;作为第二学生主研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并获优秀结题。经过了系统性的科研训练,我作为第一/第四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篇(Aust J Chem;Autophagy)。
五年的时间或许太短,寥寥数语、薄薄的一本毕业论文便足以概括,但回忆中掰了一百多个ep管的下午、翻身起来解决软件bug的夜晚却生动而历历在目。我认为我在这五年间非常走运,幸运的遇见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室、一群非常好的伙伴,陪伴我度过了科研的启蒙阶段。如今我又站在路口遥望另一个五年,还是和大一时一样看不清未来的模样。但人生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愿我们都能在充满不确定的路上做好眼前事,全力以赴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