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9月20日上午10时,由华西医学中心牵头主办、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承办、医学各学院/医院协办的第九期“华西坝院士大讲堂”在华西校区逸夫基础医学楼学术报告厅精彩开讲。的第九期“华西坝院士大讲堂”在逸夫基础医学楼学术报告厅精彩开讲。在本次大讲堂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出教授Everett Peter Greenberg就其卓越的科研成果作了题为“Social activities of bacteria: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cooperation in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学术报告。本次大讲堂吸引了来自华西医学中心各单位师生150余人参加,由我院院长黄灿华教授主持。

黄灿华教授首先对Greenberg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在简要介绍Greenberg教授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后,他希望在座师生珍惜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报告,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院长黄灿华教授主持本次院士大讲堂活动

作为细菌群体效应(Quorum sensing)的发现者,Greenberg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介绍了“群体效应”这一概念。Greenberg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表明,细菌在许多不同的栖息区内生存,并会在其生存区域内与同类细菌以及其他物种沟通,进行功能上的协作。细菌相互沟通,通过生产和感应细小的扩散性分子,从而反映及回应其生存区域密度改变,这就是“群体效应”。随后,Greenberg教授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例,对如何发现新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如何探究新型群体感应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

Greenberg教授为师生讲述“群体效应”现象

最后,Greenberg教授对“群体效应”效应在环境、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演讲结束后,我院廖林川教授和参加本次讲堂的吴敏教授对Greenberg教授的演讲表示了感谢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场师生也与教授就群体效应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现场氛围活跃。

人物介绍:

Everett Peter Greenberg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以及美国微生物学会成员。他是细菌群体效应(Quorum sensing)领域的权威,包括群体效应在细菌毒力中的作用以及群体感应在协调细菌合作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其重点研究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效应,目前该病原体已成为研究细菌通讯的基础模型。Greenberg教授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对群体效应的研究,群体效应一词的首次提出便是在其1994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于J Bacteriol 的论文中。Greenberg教授已在各杂志上发表群体效应领域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在NatureScienceCell PNAS 上发表的论文30余篇,是分子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